✦第一社大校本部:三民區市中一路339號(地圖)
校本部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15:00~21:00
✦電話:(07)251-8200傳真:(07)291-5916
✦聯絡信箱:khcu@kcs.org.tw


第一社大入口意象:尋找每人魚

2013-07-18

社區影展──退潮(7/20下午,小港圖書館,王瀴芳老師與談)

小港《社區影展》退潮(王瀴芳老師與談)


免費影展--
歡迎自由前往--
共同觀賞--一起討論--

退潮之後的泥灘地--
萬頭鑽動的和尚蟹--
三千隻大杓鷸覓食翻飛--
一長列的牛車緩緩步向外海
慢慢消失在眼前..的景象
您看過嗎?

這是彰化海邊的實況...
現在呢?經過長期抗爭-
國光石化已取消在大城芳苑建廠...

7/20下午二點歡迎您來小港圖書館
見證這一段歲月的環境與歷史..

瀴芳邀請


時間:7月20日(週六)下午2點–下午5點
地點:高雄市立圖書館小港分館(812高雄市小港區博學路365號
說明:「退潮」網站:http://www.pts.org.tw/all/EbbandFlow/





附錄~【退潮】紀錄片

【退潮】紀錄片以質樸的影像,紀錄台灣「牛車耕海」的活文化,泥灘地上動人的生命故事



鮮為人知的彰化潮間帶

在台灣,想要看到不被破壞的「天然的海岸線」可說是困難重重,但是在彰化,卻仍然保有一段天然海岸,可以看見海平面上的落日,
以及退潮後,廣大的原始泥灘地。雖然具有珍貴的價值,但直到民國100年4月,總統馬英九率領大批官員,到芳苑大城溼地參觀、
隨後宣佈不支持國光石化在此地興建一事之前,這片做為「國光石化預定地」的溼地,原本並不為台灣大眾所知,政府長期以來更忽略它的價值。
抹去國光石化帶給社會的紛紛擾擾,這片潮間帶的「本色」究竟是什麼?《退潮》團隊以三年密集的時間,穿梭於村落之間、行走於潮間帶上,忠實紀錄芳苑大城溼地的人文自然風貌,以質樸的影像,一筆一筆勾勒出沿海村民,在這片溼地上「討海」生活的動人故事。

    廣大的灘地究竟有多大?《退潮》以空拍,飛過這片灘地,讓你親眼看見這片未被重視的國土;廣大的灘地又養活多少生靈?除了人文活動,
《退潮》更耗費長時間追蹤,紀錄鳥類、螃蟹、牡蠣等各種潮間帶上的生物,襯托出灘地旺盛的生命力。

    漁村中的歷史縮影

    《退潮》主要紀錄的場景「芳苑大城溼地」,在這裡除了「海岸線」的自然生態保持相當完整,其文化與產業,也令人為之驚艷。

此區產業屬於半農半漁,大部分的居民,仍然像百年前一樣,隨潮汐漲退作息,不出海的話,就在陸地上耕作;而若是出海,有時甚至天未亮,
就得開始工作。漁民以簡單工具,採集灘地上的貝類、佈網抓魚、插蚵養殖,在村莊中剝蚵、賣蚵、賣海產,維持著看天吃飯卻也永續的經濟模式。
    其中較特殊之處,是芳苑村仍維持著「牛車採蚵」的文化。相較於現代化的三輪車,《退潮》中也紀錄了台灣人集體記憶─牛車的樣貌。牛車以慢速步行至海邊,載主人採蚵、載遊客觀光,實在是一種可列為「世界遺產」的台灣活文化。

        《退潮》所紀錄的漁村裡,有許多超過七十歲,還是每天討海、耕種的居民;有鄰居彼此照顧的聚落人情味;也有在艱困環境中卻仍然堅韌、
憨直誠懇的漁民,他們勞動的痕跡與腳步,是台灣社會風貌的不可或缺的一頁。

   導演和村民、紀錄片和網路短片的混搭

    《退潮》的導演以長時間蹲點、觀察、跟拍的方式紀錄下村莊。村民從一開始問導演:「你來了啊?來拍什麼?」,到長時間習慣導演的出現:
「你怎麼最近都沒有來?」,本身是彰化人的導演,逐漸融入在這個小小的漁村聚落裡,也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。紀錄片中的其中一位主角謝素阿媽,更笑稱「導演比我還了解這裡!」

    《退潮》累積出大量的影像資料,本次紀錄片僅有一個小時,因此仍有大量的精華片段,無法向觀眾呈現。因此《退潮》嘗試以網路短片的方式,在部落格上擷取拍攝精華、製作短片、圖文,盡力向不熟悉灘地的閱聽大眾,呈現本紀錄片的「外掛」版本。    另外,導演也計畫將《退潮》發展成三部曲紀錄片,持續關注這塊濕地的未來。

    退潮,是自然界的規律現象,也是海岸地帶每一個故事的開始。如紀錄彰化海岸線超過10年的導演所言,「每一次靜静的坐在海岸邊,看著潮來潮往,漁民與千里而來的候鳥嬌客、以及各類生物,都不約而同的耐心等待著退潮」。讓我們一同期待《退潮》。

退潮紀錄片導演:柯金源

《退潮》部落格http://viewpoint1999.pixnet.net/blog


詳全文 【退潮】紀錄片首播-.-新浪部落 http://blog.sina.com.tw/taoman/article.php?entryid=613550